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重庆作家档案丨本期人物:石子

时间:2023-07-07 11:04:31    来源:上游新闻

石子,本名欧文礼,重庆璧山人,教过书,担任过镇街、部门负责人,现供职于璧山区委党校。发表资政论文十余篇,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记一等功,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作协会员,璧山区作协主席。先后在《文艺报》《星星》《中国社会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数十家报刊公开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数百篇(件);著有诗集《一地阳光》《风中的蓝》、散文集《花醉雨》;获得第一届、第二届重庆晚报文学奖和重庆晚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中国出版集团“读新书”征文二等奖等奖项;作品入选《重庆作家作品年度选》《中国地质诗歌双年选》《百年新诗2017年精品选读》《从古老的河道醒来》《秋风吹过的村庄》等选本。

评论

石子的诗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内容积极向上,诗人把爱情的色彩、故乡的记忆、心灵的感悟都写得一地阳光,明亮通透;二是语言优美流畅,诗人感情真挚,表达自然流畅,极有诗意,没有矫揉造作和晦涩之感,像一缕清风徐来,给人清新之美;三是情感纯洁透明,石子在诗歌的绿茵场上散步,他看见的天空是明媚的,大地是明媚的,爱情是明媚的,乡风乡俗也是明媚的,因为他的心情是明媚的,情感是纯朴与透明的,给人一种透明之美。


【资料图】

——王明凯(重庆市作协原党组书记、重庆新诗学会名誉会长)

石子是一个勤奋而低调的人,他写散文,更写诗。他的诗来自生活的点滴体验,不张扬,不浮躁,安静而温暖,朴素而有韵味。在艺术上,石子的诗不属于先锋诗的行列,在艺术手法上甚至还有些传统,但他的诗真诚、朴素,抒写诗人对于历史、现实、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在坚持诗的个性化的同时,也注重诗的公共性,试图把个人的人生思考和我们这个时代、民族的文化基因融合在字里行间,形成一种具有普视效果的艺术特色。在我看来,石子的诗沉静而坚毅,沉思中蕴含温暖,深入现实与生命的本质,抛却喧嚣、华丽,穿透表象,回归生命与艺术的本真。

——蒋登科(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重庆市作协副主席)

石子的诗是从很普通的意象上着手,用生动流畅的语言,让自己的独特的见解缓缓呈现在我们面前。蜜蜂、樱桃、桃花、野菊等诸多山野中的元素构成了他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

而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反复怀念的“鸟鸣”,则是一种对大自然深沉地思恋。诗人真诚的语言、独特的意象,顺着那条小路,缓缓地向你漫过来。这是一种深情的寄托,是一种如画的意境。

——周占林(中国作协会员、中诗网主编、著名诗人)

石子的诗是从心灵里淌出的本真而又轻灵的韵律,凝结着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它继承中国传统诗歌的品质,用晓畅的语言,独特的想象,鲜活的意象,生动的意境,展示出生活的真、善、美,透射出灵魂的洁净,带给读者一地阳光。

——张传敏(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

我感觉走在乡间泥泞里的石子,总是作为当事人来讲述那些交织着汗水和泪水、艰辛与欢欣的乡村往事和人生顿悟,质朴而深沉。循这老屋,采桑的母亲,白鹭,秋天的紫薇和情人节的红玫瑰,我看到的一只酷似石子的土陶鸽子,在青瓦叠成的农家屋脊上,缄默不语。而身边,徜徉着自由的风……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历练。这是一种渐入佳境的清醒。

——谭明(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

真正好的诗歌,就是要经得住痛苦的咀嚼,在慢慢的回味中,使灵魂得到真正的安顿。痛苦还是洁净剂,把我们身体里那些悬浮的高尚和故作正经的赖皮相都清洗干净,使我们活在具体的真实里。石子的诗歌,正有这样的作用。不一定激烈,却自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至少对于我,石子的诗歌有着这样的效能——它们疗治了我的脆弱和被迫的隐忍。

——刘清泉(沙坪坝区作协主席、《重庆诗刊》主编、诗人)

石子的诗歌创作生命力顽强长久,他充满激情的书写,对生活饱满的深情,他自在逍遥地在大自然中穿梭,作为诗人,我非常羡慕石子作诗与日常生活的好状态。他的作诗为人一如他序诗所说:真实、朴实、诚实、坚实。石子是个安静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地位,他都不事张扬,他坦然的在自己的世界里,热爱,追逐。

——大窗(九龙坡区作协主席、诗人)

石子的诗,没有晦涩难懂的,许多诗都是挚情发酵的结晶。这跟石子不跟风、不媚俗,一贯坚持真情实感入诗和明朗晓畅的诗风为诗的诗歌观点息息相关。他的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充满博爱的情怀,是那样真挚、坦诚和直率。不管是给父母、大哥、小弟,或是写给恋人的诗,迎面涌来的是作者火热的挚情。

——赵历法(大足区作协主席、诗人)

翻遍《花醉雨》,我们看不到丝毫的矫情,看不到丝毫的虚伪,只看到文字之间流淌着生活的炫彩、生命的感悟、灵魂的悸动。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记人、抒情,作者力图细节生动,线条明晰,力图把自己的酸甜麻辣、喜怒哀乐融汇其间。作者倾诉的语言,多样的表达,让人亲切,让人唏嘘。

——何君林(作家、诗人、资深媒体人)

石子散文最大魅力在于它单纯和真挚,写得不花哨,没有漂亮的语言来修饰,原汁原味。但这恰是平实描写中蕴含着无穷的张力,像听一场原生态歌曲演唱会,达到思想与心灵,笔墨与情感真实对话的目的。叙事、写景、记人、抒情,都以细节感染着读者,贫寒的出身,艰苦的磨砺,孜孜的追求,其朴实、坚韧、沉静和坚稳都是一颗石子仿若从山间到殿堂的历练过程,同时也呈现出石子所具有的“真实、朴实、诚实、坚实”的品格魅力。

——邹安超(中国作协会员、作家)

作品选录

从马坊场镇回学校,翻过了那几道坡后,总要在坡顶叫龚家岩的地方歇一会儿。这龚家岩,是泡沙石坡地,庄稼少石头多,然而,岩上那几棵桐树却枝繁叶茂,硕大无朋,路边的一棵,浓荫恰好为爬坡爬得气喘吁吁汗流满面的我们撑起一把凉伞。春天,桐花开了,满树满枝,洁白如云。轻风拂来,树摇花荡,潮涌云飞,煞是美丽。打从桐树下经过或歇息,浓烈的芬芳沁人心脾。我拾起地上飘落的桐花,细细打量,寻思着龚家岩这贫瘠的土地,却养育出那般灿烂迷人的景色。我被深深地感动。直觉告诉我,自己也应像桐树一样,于艰难的环境中生长出自己的盎然生机,这才是真正的男人。

——选自散文《素洁的桐花》

人们都说,村小教书的生活是清苦的,我却没有在意,因为心中有梦。春夏时节,下午放学之后,我带几本书到学校附近的丘坡上去读。或坐或站或走,遍坡的菜籽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满眼是鲜艳的色彩,满耳是蜜蜂的低吟,满鼻是花的芬芳。每一个道理,每一个概念,每一个问题,每一首诗篇,都染上了菜籽花的色彩与芬芳,铭记于心中,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菜籽花初春始发,暮春才毕,陆陆续续花开两月之久,期间,多少知识与菜籽花一道,融入我的生命之中。

——选自散文《菜籽花黄时节》

我背着满背篓的猪草回到家,顾不上抹一把汗涔涔的脸,便又去池塘边淘洗刚割回的猪草。之后,挑水、管理鸡鸭鹅等牲畜、煮好晚饭,等待母亲从生产队里下班回家。之后,吃掉自己的那一份晚饭,那是大半碗米饭或麦粥或玉米粑,只大半碗,没有更多的。一切就绪,我开始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做作业了。光线暗淡,我不得不把煤油灯挑亮一些,母亲见了,往往一顿斥责,说,你读书的煤油钱都难得给你挣。有时太疲劳了,我做着做着作业,竟然睡了过去,突然又被一阵疼痛惊醒,原来自己的头被母亲用手指关节重重地磕了几下。见我醒来,母亲吵道:“点着灯睡觉,糟蹋煤油!”唉,母亲此时心疼的不是她倦容满面的儿子,而是那被浪费掉的些许煤油。

——选自散文《苦涩的记忆》

石子的诗

秋天到此为止

——在纪念傅天琳女士主题诗会上

又霜降了

节气的冷是从花朵的脚心开始的

白露就要成霜

树叶在准备回家

今天

缙云山雨鸣涧小山丘民宿的格桑花

踮起脚跟

聆听《柠檬黄了》的诗句

老柿树上

几只鹎鸟把残留的红果紧紧攥住

像攥住秋天仅存辉煌

我在第四届缙云诗会上

抱紧《秋天到此为止》这本书

眺望不远处的金果园

想着柠檬酸酸甜甜的一生

以及果园诗人童真的笑

如烟的缙云和似练的澄江

顿时静穆起来

秋天到此为止

霜降,适合纪念

怀想秋天的内涵

金果园的香

在柠檬的金黄里

诗句站到高处

任秋风吹拂

怀想中秋月

外婆烙在锅底的这个

最大

最油

最亮的麦粑

白月光一样的香,铺天盖地

诱惑我

垂涎三尺

毛儿,这个粑粑谁吃呀?

外婆慈爱的声音

卷成银河的浪花

那年的铁锅

那年的铁锅,安放在日子的中央

饥肠辘辘的母亲,嗷嗷待哺的弟弟

以及面黄肌瘦的我

像扑火的飞蛾,环绕在铁锅之旁

一把柴薪,在灶膛里燃烧

那年的铁锅里,沸腾的

是一支凄恻忧伤的歌

每月回家一次的父亲,眉头深锁

阴晦的脸色比锅灰还黑

无米之炊的母亲

一瓢清水,两捧麦面,几把野菜

为我们打上岁月的补丁

清瘦的锅铲在铁锅里行走

那么多年,走不响欢快的脚步

我们的酸甜麻辣苦

任凭锅铲反复搅拌

总搅不出香喷喷的感觉

那年的铁锅,是一只忧郁的眼

打量着我们一家苍白的生活

读丘陵

太阳读丘陵,读懂山坡的起起落落

和田地的层层叠叠,读不懂

林木庄稼随风摇曳的韵律

读累了

坐在村口黄葛树上打盹

月亮读丘陵,读懂月朦胧,鸟朦胧

山朦胧,水朦胧

读不懂老乡的梦

读累了

溜达到半坡堰塘里游泳

飞鸟读丘陵

读懂绿荫丛里花香四溢

读不懂水稻那些粮食、桃李那些水果

都去了哪儿。读累了

飞到稻草人头顶耀武扬威

父母读丘陵

读懂汗水只能洒落到泥土里,读不懂

锄头镰刀暗藏的锋芒如何伤了他们

读累了,像先人一样

躺到地里,自己成了小丘

版面欣赏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关键词: